出品日期:2013
IMDb評分:7.8
http://www.imdb.com/title/tt2431286/?ref_=fn_al_tt_1
英文片名:Philomena
 
導演:Stephen Frears
演員:Judi Dench
           Steve Coogan
 
這部英國電影用單純的生活化風格,來表現出愛爾蘭修道院的不人道對待,以及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思念之情,從回憶片段的角度出發,去尋找回憶之中所殘留的事實片段,在各種情緒混雜的心理狀態下,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都成為令人悲喜交錯的關鍵。平淡的敘事風格,搭配幽默笑點的點綴,故事張力卻略顯不足,主角的細微的情感轉折面呈現細膩。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1952年民風保守的愛爾蘭,未婚懷孕仍被視為社會禁忌。羞憤交加之下,家人將當時仍是青少女的菲洛米娜〈茱蒂丹契 飾演〉送進修道院,為她安上墮落的罪名,與其他同是未婚懷孕的少女們朝夕相處。在修女們幫忙接生下,菲洛米娜產後在院內洗衣間工作,但礙於修道院規矩,一天只有短短一小時能與愛子安東尼相處。直到安東尼三歲那一年,不顧菲洛米娜強烈反對,修女們私下將他賣給了一個美國家庭領養。自此之後,菲洛米娜耗費五十年的歲月追尋愛子蹤跡,卻始終徒勞無功。命運撮合下,她碰巧結識了馬汀西克史密斯〈史提夫庫根 飾演〉,他是一名前BBC特派員,也曾就任布萊爾政府的公共關係室主任。聽過菲洛米娜尋訪愛子的漫長經歷後,馬汀決心兩肋插刀與她結伴。她信仰虔誠、直來直往,他憤世嫉俗、見多識廣;這對性格信仰、教育水準與出身背景都天差地遠的兩人組成了最奇異的搭檔,聯手共闖美國尋覓安東尼的下落。
 
修道院,這個從外界的角度看來看似神聖的境地,卻用忽視人權的不人道的規定,冠以褻瀆神聖的罪名,來掩蓋修女自身偏執的管教模式。從孩子和母親的情感連結必須被隔離的反人性作為來看,便可略知當年保守封閉的民情。
 
當母親面對總有一天必須要和兒子分離的命運,雖然面對宗教神聖褻瀆的罪名壓迫,自身的情感表現卻是無法掩飾的。本片相當有意思的地方是,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必須和原生母親分離,母子之間血濃於水的感情是否得以延續?童年時期的記憶雖然包含求學時期的記憶,母子之間最初情感的依賴和互動,卻是人們總是難以忘懷的回憶。
 
菲洛米娜雖然身上被冠上褻瀆神聖的罪名,心中唯一的依靠,仍然必須依靠冥冥之中加以推進的神聖力量,去支撐自己面對長期罪惡感壓迫的微弱勇氣,而身旁的搭擋則是完全不相信宗教的記者。菲洛米娜執著於找到自己的親生兒子,是因為自身對於被迫離開兒子的行為感到愧疚,這種愧疚的情感表現,卻讓她每天深深鎖在兒子童年回憶的鮮明片段無法逃出,她所想要找回的,不只是兒子本身,更是多年來沒有陪在兒子身邊的點點滴滴回憶。
 
本片更運用宗教本身給予人們一體兩面的矛盾特質,來表現出當時對於宗教狂熱的流行現象,宗教的立意總是從良善出發,然而片中的天主教卻偏離良善本質,而用宗教的名義去擴展自身的權力。受害的那些女子,面對強權壓迫卻不得不低頭服從,然而卻必須承受如影隨形的罪惡感摧殘,令人不勝唏噓。
 
本片編導在看似嚴肅的題材中加入不少諷刺的笑料,筆者認為在這種悲痛的嚴肅題材,用反諷的笑料穿插其中,的確有緩和氣氛的效果,然而有些笑料卻是和本片主題有些格格不入。另外菲洛米娜和兒子童年時期的情感繫絆也描述得太過薄弱,讓後來尋找兒子的橋段張力減弱不少,整體的敘事步調相當平淡,並無太大的起伏。飾演菲洛米娜的Judi Dench的確將一位母親面對百感交集的複雜情感而想要尋子的意圖和堅持,詮釋的相當到位,算是本片的亮點,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英國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倫敦影評協會最佳女主角
Hamptons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金鼠獎、Brian AwardINTERFILM AwardLeoncino d'Oro Agiscuola AwardNazareno Taddei AwardQueer Lion獎、全球天主教傳播組織獎
維吉尼亞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