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期:2007
IMDb評分:7.1
http://www.imdb.com/title/tt0809931/
英文片名:Noise

導演:Matthew Saville
演員:Brendan Cowell
            Maia Thomas
            Henry Nixon

這部澳洲電影描述一位長期性耳鳴的警察在辦案的過程中,克服自己對孤寂的恐懼,克服自己對耳鳴所帶來的困擾,極為緩慢的敘事步調,卻相當巧妙的搭配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音音效,運用相當多靜態的攝影鏡頭,更讓觀眾細細體會到主角的那種深層的孤寂,那種不被了解的孤獨,本片雙主線的敘事手法,用噪音的意象來貫穿整部片的主旨,更是讓筆者相當驚奇,多層面探討著受恐懼和孤獨所苦之人的心理狀態,處處充滿象徵意義,又十分細膩的ㄧ部電影!

這部的劇情大綱-------在經歷了一次郊區的火車事故後,由於這次災難性的事故,整個社會混亂了起來。一位飽受懷疑而困擾,並忍受著耳鳴痛苦的年輕警察格雷漢投身到了這次騷亂中。在他身邊的人進行著事故的善後處理時,他卻在努力清除自己聽到的噪音。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是,導演很巧妙的將噪音賦予心靈層面上的新意義,本片中深受耳鳴所苦的警察,ㄧ開始想要擺脫身邊人們對他的不信任,而決定讓自己放逐在輕鬆的工作中,只想讓自己輕鬆自在的工作,不受緊急任務的拘束,而那種自我放逐的想法,正源於他心中對於耳鳴帶來的自卑和恐懼,那種不願意面對真實自我的恐懼,和不斷在他耳邊響起的耳鳴,有著相同的影響力。

本片相當有意思的地方是,編導把另外一位女主角拉維尼亞和格雷漢所承受的心靈傷痛,有著和男主角平行線的相同感觸,拉維尼亞所面對的是,她目擊凶殺案所帶來的劇烈心靈恐懼和傷痛,從目擊過後就揮之不去,而當身邊的人都無法讓她消除自己的恐懼時,和格雷漢日日夜夜所承受的耳鳴,有著相同的影響力,日常生活中的噪音,之所以被稱為噪音是因為自己心煩意亂的心情所賦予這種聲音為噪音,當身邊ㄧ陣陣騷動的聲音出現,對心中毫無目標紊亂情緒的人們,也許會稱之為噪音,完全不會將身邊的事物和這個噪音作連結,不斷耳鳴的警察,也許他可以不斷抱怨著耳鳴之苦,可是相反的他也能夠利用自己對於聲音的敏銳度去發揮自己另類的所長,就端看你如何去看待眼前的事物。

本片的主角說著:「在軀體和腦部死亡的瞬間,便可決定你上天堂或下地獄,如果你是愛做壞事的混混,這一瞬間腦中所浮現的是生前作過的壞事,而多酚氨所散發出來的物質卻能讓自己放鬆,彷彿成為永生」ㄧ種活在自己惡行中的永恆地獄,而只要你去過ㄧ些地方,看過ㄧ些事物,記得那些事物的面貌,在你死的瞬間,腦中所浮現的是那些瑣碎平常的事物,不過在這一瞬間卻散發出對自己無比重要的意義,自己認為稀鬆平常的事情,在這一瞬間,卻對自己的心靈帶來了無比的寧靜,瞬間的安詳寧靜卻創造出永恆的安詳,這一瞬間就變成了永恆的天堂。

音符擁有相對音,顏色有相對色,聲音會反射,這些看似不怎麼重要的理論卻有著相當獨特心靈層面上的意義,格雷漢努力要尋找的是消除他耳鳴困擾的解藥,消除他心中消極的想法,然而卻沒想到,要消除自己內心的消極和恐懼,解決方法就像是鏡子反射的影像一樣,必須求諸於自己對於內心的洞察力和求諸自己內心的觀察力,從觀察力中找到自己在平淡生活的生命力。

拉維尼亞對於連續殺手威脅的恐懼,也是出自於無人了解的孤獨恐懼,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沒事的同時,他只能自己苦苦抱著這個自己築成的恐懼牆啜泣,所企求的只是身邊人們的ㄧ句:「不要擔心,不要害怕,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然而他卻沒想到,其實這些消除恐懼的話,也是可以出自她自己的內心,透過自己內心的鏡射,能夠看穿自己的恐懼,才能解除內心深層的恐懼。

本片就是男主角的耳鳴藉由同樣頻率的聲音而消除的意念,來貫穿整部片克服恐懼,克服孤寂的主題思想,噪音只是心中意念的反射,當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噪音的頻率共鳴時,便會抵銷掉,恐懼也是如此,當恐懼只是心中意念的反射,克服恐懼必須克服心中所糾結的混亂思緒,當心中找到頻率和恐懼共鳴時,恐懼便會消除,筆者覺得很有深意的ㄧ部電影,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澳洲電影協會最佳音效
澳洲電影音效協會最佳音效設計、最佳混音
澳洲影評協會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剪輯、最佳配樂
里茲國際影展特別注目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