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品日期:2001
IMDb評分:7.9
http://www.imdb.com/title/tt0246430/
英文片名: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導演:Robert Dornhelm
演員:Ben Kingsley  
班金斯利
        Hannah Taylor-Gordon
        Brenda Blethyn

這部美國電影是根據真實記錄《安妮的日記》 (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所改編的,而本片的編劇Melissa Müller 更是將真實記錄的日記改編成一本小說,而這就是本片劇本的原型。美籍的羅馬尼亞裔導演Robert Dornhelm以其外國血統來拍這部以猶太人生活為主體的電影,更是捕捉到其角色內心世界的真實面貌,長達三小時的電視電影,卻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冗長,反而透過精準細膩的角色刻畫,成功引起觀眾對於角色內心世界的共鳴,本片攝影鏡頭的特殊設計,更是傳達出戰時背景的不同面貌,處處都可看見導演運鏡的巧思。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漢納泰勒葛登飾)是天真活潑的猶太籍少女.在父親(班金斯利飾)和母親(布蘭達布達斯飾)的呵護照料下.一直過的無憂無率的生活.13歲生日收到父親送的一本日記.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而原本幸福的生活就因為二次大戰.納粹人的侵害而改變.而寫日記的習慣.便紀錄了當時在集中營中的生活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是,本片編劇透過對安妮的日記手稿所構出出來的角色關係和時空背景,充分傳達出當時猶太人面對被納粹壓迫的極度恐懼和悲痛,而角色行為的細微描述,更讓觀者透過鉅細靡遺的情感描述,充分感受到角色本身在當下的感受,這是筆者認為本片相當成功的地方。3小時的電影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太過冗長,不過就本片細膩架構的劇本而言,卻是一點也不嫌長,反而透過完整的角色鋪陳,成功營造出強烈的戲劇張力。
 
編劇將前半部安妮和家人,鄰居在秘密藏身處的相處經歷,而驟然轉變到進入集中營的慘痛經歷,前後的角色情感描述都極為細膩深刻,而就是這些細微的生活點滴描述,讓觀者能夠藉此建構出角色本身經歷的生活架構,進而對角色的經歷有著很大的共鳴和領悟。
 
本片主要是以安妮本身的經歷和周圍人們的經歷互動為主體,片中的安妮面臨著告別童年時期進入青春期的過度階段,而她所希冀的外表成熟,就是為了扭轉別人對她稚氣的刻版印象,而本片相當有意思的地方是,為了維護著自身已經長大的想法,努力用外表的剛強和睿智來掩蓋住自身情感的流動,所構築的情感堡壘,隔絕了自身對於外界人們的情感流動,也同時否定了內心深處所存在的良善本質,本片就是透過安妮從自身認定的成熟特質,到面臨殘酷現實時,感受到自身被關愛的強烈需求,而察覺到內心深處軟弱卻又故作堅強的一面,心防堡壘卸下的那一刻,才得以真實面對內心最坦承的聲音,而這也是本片最重要的重心。
 
另外本片也將納粹集中營對那些猶太人所造成的心靈衝擊,描述的相當完整細膩,從他們還沒進入集中營對於外在事物的強烈需求,這些在生存必要條件之外的身外之物,在落入絕望境地之前,會為了這些瑣碎的小事而爭吵,而進入集中營之後失去一切的絕望景象,卻讓他們逼視眼前殘酷的現實面貌,所有其他的想法煙消雲散,只剩下單純的生存意志佔據著他們的心靈。
 
編劇針對片中每位角色都有著相當細膩深刻的描述刻畫,因此觀者得以從多樣角色不同的經歷和感受,充分體會到納粹集中營的人生百態,不管是面對自身生存意志而強烈排外的自私行為,還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互相扶持對方的大愛,種種不同的人性化反應,都讓觀者深刻感受到角色所面臨的心靈掙扎,片中最令筆者動容的,就是本片安妮父親極力灌輸家人無論如何都要抱持希望的堅強意志力,就是這一份堅強的生存意志,得以讓生命的餘光燃燒著如此璀璨,如此觸動人心,而就是因為這一份抱持強烈希望的想法,才使的他們能夠撐到最後。
 
本片運用黑白攝影穿插彩色攝影鏡頭的呈現,來創造出模糊真實記錄和杜撰情節的界線,同時也藉此傳達出導演想要藉由真實事件為藍本來紀實的意圖,筆者認為這種手法用的相當出色,而不時運用一些籠罩壓迫的攝影鏡頭,充分傳達出角色面臨環境壓迫的絕望。
 
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不過主要是以安妮的日記為改編的來源,雖然有些部份或許異於真實事件的描述,不過細膩深刻的角色刻畫,的確將小說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呈現的觀眾面前,經由細膩的細節描述構成相當立體的角色層面,算是筆者看過描述納粹集中營最為細膩的電影,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艾美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視電影
人道主義獎最佳影片
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
美國編劇協會獎最佳改編劇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