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期:2003
IMDb評分:7.9
http://www.imdb.com/title/tt0362496/
英文片名:Captive 
原文片名:Cautiva

導演:Gaston Biraben
演員:Bárbara Lombardo
        Susana Campos
        Hugo Arana

這部阿根廷電影敘述著阿根廷獨裁政府針對俘虜政策的背後秘辛,阿根廷籍導演Gaston Biraben以其自身國家的歷史事件,來刻劃出1970年代阿根廷反政府衝突的小人物故事,旅居美國的Gaston Biraben,身為好萊塢大片的音效師(《針孔旅社》(Vacancy, 2007)和《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 1993)都是他的音效作品),自編自導創造出第一部導演處女作,將影片的主題放到阿根廷歷史最具爭議性的對待俘虜的方式上面,以片中主角的觀點出發,讓觀者站在主角的角度,來檢視著她心中所抱持的各種情緒感受,以「名字」對人們所代表的意涵和象徵,來緩緩闡述\阿根廷當時所經歷的政治風暴對於人民所造成的深遠影響,充滿人道主義的親子關係描述,面對著外在環境所參雜著各種複雜因素,成為角色內心無法解開的謎團,寫實的攝影手法和懸疑氛圍的營造都饒富張力。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15歲的小姑娘克莉絲蒂娜,在一天放學後被幾個不認識的人帶到法院。在那裏,一名法官向克莉絲蒂娜宣佈她的真名不叫克莉絲蒂娜,而是叫蘇菲亞·隆巴爾蒂,並告訴小主人公她的真正的父母是在70年代效力于軍政府的軍官,但他們已經神秘的失蹤了被列入了政府失蹤人員名單。隨後,克莉絲蒂娜見到了她的祖母,一個怪異而神秘的老婦人。克莉絲蒂娜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和面對這位“祖母”,終於逃離了法院,開始了尋查自己身世的漫長道路。

 阿根廷1978年之前獨裁政權的暴行,在民主政府取代獨裁政權之後,才慢慢將其殘忍至極的俘虜政策浮上檯面,而本片就是以阿根廷俘虜的真實經歷,作為本片的事實根據。相當巧妙的地方是,編導並沒有單純把俘虜所承受的不平待遇放在所有的劇情上,而是藉由對於這個事件未知的人,來挖掘著這件被當地人遺忘的慘痛歷史。
 
「名字」對人們來說,是身分的證明,也自身來源的追朔證明,不過對於阿根廷人民而言,卻變成了獨裁政府掩飾暴行的秘密手段,本片就是透過本片主角克莉絲蒂娜挖掘自身真正身世的過程,來慢慢將相關的證據和其中隱藏的秘辛一件件揭發出來。俘虜所應有的基本人權,在獨裁政府的統治之下,卻被狠狠地拋棄,而反而成為當下政府人員得以剝削的「物品」,不過本片相當出色的地方是,編導不只是單方面敘述著俘虜人權被剝奪的事實,而是藉由加害者和被害者的雙向描述,構築出人權本質的雙向矛盾,或許在事件發生當下,被害俘虜會覺得權利被剝奪,不過從當時大環境政治嚴密的狀況看來,這種剝削行為,卻足以被視為符合人道精神的慈愛象徵,在這邊筆者就不透露事情發生的詳細經過,以免影響觀者的觀影情緒。
 
本片就是透過克莉絲蒂娜從事實真相的未知,到得知事實真相的已知過程中,跟著主角一起去感受對於她身分歸屬的複雜定位,觀者可以從未知真相的狀態之下,感受到她對於現今父母的強烈歸屬感,不過在挖掘真相之後,這份歸屬感卻又在她心中充滿許多問號,筆者很喜歡導演運用親人之間單純的擁抱,來表現出克莉絲蒂娜對於親人的情感,前後之間情感親密和疏離的強烈對比,正尖銳指出主角在心中所抱持對於外界一切人事物的疑心,包括她現今的父母也不例外。
 
本片劇本相當具有爭議性的地方是,撫養和生育父母的歸屬的強烈爭議,而阿根廷看似民主 的政策措施之下,卻忽略其人本關懷的人性關照,看似措合失散親人的人道舉動,卻又忽略在政策底下的兒童問題,人道精神只在一方的家庭中體現,另外一方卻只能無奈承受政策所帶來的衝擊,糾纏在其中的孩子,卻只能像人球般,不斷被推向陌生未知的領域。
 
筆者真的對原本身為音效師的導演Gaston Biraben劇本編寫的精密印象深刻,層層設計的懸疑線索,都恰好在適當的時機出現,而本片的步調就是依照線索的揭露,一步步推進隱藏秘辛的核心,鋪陳手法相當具有戲劇張力,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可以說相當出色,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阿根廷影評協會最佳配樂、最佳男配角
哈瓦那影展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San Sebastián國際影展觀點特別獎
土魯斯拉丁美洲影展費比西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