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品日期:2012
IMDb評分:7.5
http://www.imdb.com/title/tt2011971/?ref_=fn_al_tt_1
原文片名:Monsieur Lazhar
 
導演:Philippe Falardeau
演員:Mohamed Fellag
            Sophie Nélisse
 
這部加拿大電影以平緩的敘事步調呈現出深層的心靈傷痛,看似平淡的風格,卻依然有細膩深刻的情感表現,簡約的故事拼湊,讓故事留下餘韻未絕的憂傷感受,本片不僅呈現出成年人和小孩面對死亡議題的不同態度,更從中東國家對於一般人的刻版印象,創造出對中東移民負面印象的省思,雖然步調平緩,但卻有豐富深刻的意涵。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一所小學傳出了驚人的老師自殺事件,來自阿爾及利亞的移民拉札先生應徵遞補成為代課老師。面對胸中鬱滿陰影的小朋友,起初深感棘手的拉札老師,以他的細心教學,及對學生一視同仁的態度,漸漸打開大家受創封閉的心靈。原來他自己也藏著永難揮別的傷痛,令這份師生機緣,交集碰撞出相互療癒的奇蹟。
 
死亡,在成年人的眼中,對傷痛的感知理解能力看似較小孩來的大,然而在小孩或在其他人面前,卻很難將自己心中所存在的傷痛感受表現出來,尚未接受社會化的小孩,反而更能將心中最真實的感受表現出來,這部《再見了,拉札老師》則是以死亡議題在成年人和小孩的心中發酵的故事為題材,呈現出兩種對死亡本身的兩種不同態度。
 
當片中的其他老師都以避談老師自殺的事情,來讓自己遠離死亡的負面想法,但是死亡的事實依舊存在當事人的心中,成年人卻選擇不願意處理當下的負面情緒,而直接把它否定,反之,片中的幾位小朋友,卻能勇敢將老師死亡所帶給他們的憤慨卻又不捨的複雜情緒表現出來,呈現出相當有意思的心態對應。
 
片中的拉札老師所面對的死亡心靈傷痛,在擔任老師的過程中,也是時時觸動自己內心的傷痛記憶,同時也是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思念,從追憶的心態和想要幫助小朋友的心態相互融合,從不同小孩的想法、行為和態度中,慢慢瞥見自己深藏心底不同的傷痛角落。
 
從表面的情況來看,大人的角度總是認為小孩受傷的心靈較難復原,而相當諷刺的地方是,成人卻極力想要否定死亡的真正原因,而只想要遠離死亡的負面想法,讓自己心靈獲得平靜,不想要直接傾聽心裡真正的聲音,筆者認為整部片呈現出相當精采的心態對應,表現手法內斂,卻又時有幽默的對話內容,充分表現出小朋友最真的一面,而就是因為這種「真」,才得以讓成人逼視自己心中的懦弱想法。
本片另外呈現出一般人對中東文化的刻板印象,同樣是以表面的印象和真實心靈感受的相互對應,稍嫌緩慢的故事節奏,卻依然有著相當深層的情感流動。
 
本片是導演Philippe Falardeau的第三部劇情長片,敘事步調和剪輯手法的個人風格強烈,片中飾演拉札老師的Mohamed Fellag,以真摯動人的自然演技,詮釋出充滿複雜情感的真實情感,筆者相當推崇他在本片的出色演技,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加拿大金尼獎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香港國際影展天主教文化獎
加拿大影視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最佳劇本、最佳音效、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Locarno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棕櫚泉國際影展最佳導演
RiverRun國際影展評審團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雪梨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Valladolid國際影展最佳劇本、費比西獎最佳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