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期: 2002
IMDb評分: 6.8
http://www.imdb.com/title/tt0290145/
英文片名: Blue Car

導演: Karen Moncrieff
演員: David Strathairn
          Agnes Bruckner

    這部美國電影是美國獨立製片,敘述一位少女在缺乏親情的悲慘際遇中,所經歷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實在是一部對於希望和絕望間拔河的深刻電影,這部的劇情大綱--------一名18歲少女梅根(瑪格莉特柯林)被父親棄養又被工作養家的母親疏於管教, 英語老師奧斯塔給予他對寫詩的自信心, 貼心的言語和肢體問候, 讓梅根備感窩心, 不過在彼此的關係變的難以捉摸的時候, 梅根也陷入人生的最大的低潮.........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導演將一位少女處理悲傷情緒的方式相當真實的呈現出來,女主角Agnes Bruckner把梅根的忐忑不安的情緒詮釋的極為深刻動人,在英文老師的啟發之下,他透過寫詩來說出自己內心的心聲,原本不跟別人說心事的梅根,透過詩詞優美的詮釋,把自己內心的想法緩緩透露出來,個人覺得這種抒發情緒的管道真的相當特別,而且也可以用來作為自我探索的工具, 英文老師的初衷,原本就是要讓梅根的詩更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跟隨著自己規律的心跳聲來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而這種單純的想法,也可以是一種藝術,這是我從這部片所學到的地方。

    接下來談談這部片悲傷的主題,梅根的妹妹莉莉,在家中總是跟家人唱反調,不吃飯、用剪刀來剪自己的腳、在傷口下灑鹽、在梅根貼心的幫莉莉抹藥時,心靈的平靜和慰藉,就透過梅根的撫慰昇華,莉莉心中所渴望的,只是家人單純的安慰,不過梅根卻一點都沒知覺到這點等到憾事發生,才驚覺到自己心中狂風暴雨似的悲傷吶喊,悲傷心痛可以讓人撥開彼此的心結,更看清對家人的愛和連結,不過也很容易讓這種極為脆弱的心靈遭受重大的創傷。

   這部片所要闡述的就是一位少女在經歷一切慘痛的經歷之後,身心狼狽的呼求身邊信任的人的呼喚,在這種極需要人可以依靠的時刻,看不清別人的動機,正是悲劇的開端,而只有血濃於水的親情, 才是他得以生存的根,這種簡單的哲理卻要梅根付出生命所有的一切來學得,不但印證了人生中充滿著殘酷的課程要用生命去體驗,更加深了觀眾對於親情的深刻體認,另外這部片也很真實的描述一位少女很容易信任別人的單純和天真,可是這種單純在失去平衡的家庭之中,很容易會被人所利用,這部片就是針對這一種無知的單純,來展露出社會中的人性黑暗面,身邊的陌生人居然還比自己的親人還更容易接近,不過陌生人表面的關心和關懷, 在露出恐怖的狼爪的時候,這一切都成為永遠的遺憾,原本的梅根,在家中和家人的互動極為冷漠,家中三人都各自說著自己的想法,完全沒注意的身邊家人的改變和感受,冷漠的氣氛讓人心酸!各自忽略彼此心中真正的盼望, 而錯失能夠填補殘缺親情的關鍵!  這部片的劇情讓我想到永遠的莉莉亞,不過本片卻比永遠的莉莉亞來的自然真實,彷彿是可以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烏茲塔克影展最佳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