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期:1976
IMDb評分:7.6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5462/
英文片名:Who Can Kill a Child?
原文片名:¿Quién puede matar a un niño?

導演:Narciso Ibáñez Serrador
演員:Lewis Fiander
           Prunella Ransome

這部西班牙電影以一種現實虛構的角度來敘述小孩殺人的歇斯底里狀態,這部片是Juan José Plans的小說改編的,本片的編導Narciso Ibáñez Serrador很精準的抓住小說中所要傳達的戰爭的荒謬和忽視受害小孩的無辜,以寫實的手法捕捉到人類對於小孩的一些情感流露,將片中角色對於小孩的觀感和在戰爭中小孩總是受害者的意念,作相當有意思的比喻和對比,同時片中小孩和主角之間的矛盾情感和衝突,也都有影射現代社會戰爭衝突所引起的人性矛盾和荒謬以小孩的行為做對戰爭雙方的人性荒謬和戰火下無辜受害小孩的人性反思,相當有意思的一部片。

這部的劇情大綱--------盛夏的西班牙,在遊客如織的海灘上,一具女屍被海水沖上岸來,屍體佈滿了尖銳兇器所造成的傷痕。生物學家多姆和懷有身孕的夫人伊芙琳來到海邊小城貝納比斯度假。小城正在舉行狂歡節,為了逃離喧囂,兩人坐船駛往阿爾曼索拉島。到達島上後,夫婦倆驚訝地發現島上只有孩子,竟然沒有一個大人的影子。伊芙琳很不安,多姆故作鎮靜地安慰妻子。兩人好不容易看見了一個老人,不料,緊接著老人就被笑著追來的女孩殺死了……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是,編導運用片中小孩歇斯底里的殺人行為,來影射戰爭中雙方盲目廝殺的荒謬,而片頭所揭露出來歷史上因為各場衝突和戰爭,小孩都成為無辜的犧牲者,和本片中大人成為小孩的受害者,有著相當尖銳的諷刺對比。

片中小孩殺人的情節,原著作者所要藉此傳達一種小孩反撲的省思,小孩其實也是象徵弱者,象徵的戰爭中的弱者,當弱者表面上呈現出來的脆弱面,實際上卻有相當恐怖的破壞力時,表面的脆弱卻使得對方對戰爭猶豫,不過和真實的戰爭狀況比起來,卻很諷刺的指出戰爭中雙方所呈現出來對於戰爭的狂熱和投入,卻使得眼前脆弱的受害者被雙方忽略的狀態,小孩無辜慘痛的神情,卻冷冷的被戰爭雙方的激情所掩蓋。

本片所要傳達的意念就是,當那些小孩也像成人戰爭那樣對人性的盲目,對眼前受害者的視若無睹,會有什麼樣的情況發生,唯有在面對眼前小孩的天真神情,才能看到那種小孩受害的無辜,戰爭中雙方的激烈交戰,所掩蓋的是人性原本對於老弱婦孺的關懷,雙方眼中所看見的只有對彼此的仇恨和殺戮,而仇恨和殺戮卻佔據著他們的心。

在片中多姆和伊芙琳一開始是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那些新聞中因為戰爭而受害小孩的報導, 從局外人的角度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那些小孩的無辜和悲慘,會對他們感到同情,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當他們從局外的角度轉到局內者情況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和感受?在戰爭中,弱者的脆弱面和自身的生命,你會選擇保留何者?人類在戰爭中面臨生死交關的掙扎局面的時候,所做出的決定大多都會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甚至不惜犧牲眼前看似脆弱的對手來保住性命,其實就和本片主角所面臨的生死掙扎有著相似之處。

導演想要呈現的意念還有,當那些歇斯底里的小孩把殺人當作是一種遊戲的時候,其實也是影射著在戰爭中泯滅人性的殺人行為,也都是因為狂熱掩蓋了人性的良善面。片中主角前半部看到的小孩遊戲和後半部小孩的殺人遊戲,兩者遊戲的性質和玩法都一樣,不過所針對的對象卻是大不相同,前者是小孩的童真,後者則是小孩童真下的殘酷無情,其實這邊也是影射著那些身處戰爭的雙方在戰爭時被激情蒙蔽的人性,在戰爭後看見自身殘酷無情的一面,人類所看見的現實,以自身意念所投射的主觀現實,不過當眼前戰爭所呈現出來的主觀現實,事實上卻是和自己所認知的現實相反的時候,其實這邊也就呈現出戰爭中的人性荒謬。

再來我要談的是本片驚悚場面的調度,雖然整體的節奏和攝影技巧都有著濃濃的70年代驚悚片拍法,驚悚配樂也都有點老套,不過還是相當精準的抓到觀眾對於預期心理的感受,並且運用觀眾自身對於片中角色的心靈投射,來引發觀眾對於情節的心靈掙扎,本片的主要旋律頗有《失嬰記》(Rosemary's Baby, 1968)裡那種聽來單純卻有種詭異至極的人聲配樂,配合上小孩詭異的笑聲,實在聽人讓人直發毛,配合上本片相當詭異的劇情,真的配的恰到好處,開頭那些小孩在戰爭中受害的紀錄片,所配的詭異配樂,也讓觀眾能夠嗅到一絲不安的氣息,整體的配樂配的相當詭異,卻又符合情節的發展,推薦給喜歡驚悚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阿沃裏阿茲奇幻影展影評人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