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期:2008
IMDb評分:7.9
http://www.imdb.com/title/tt1190539/
英文片名:The Chaser
原文片名:Chugyeogja
導演:羅宏鎮
演員:何正宇(謊顏)
金允錫(老千)
徐英姬
這部電影是2008年金馬影展的競賽片,這部韓國電影以連續殺人案件為背景,描述警察和受害者分秒必爭的掙扎,而導演更透過攝影鏡頭的轉換和剪輯,把觀眾對於受害者和警察心中急迫的心理,玩弄的極有技巧,驚悚場面的營造更是具有強烈的戲劇張力,從頭到尾都彌漫著一股沉重陰鬱的氛圍,編導所設計的絕望和一絲希望之間無情的擺盪,更是把觀眾的人性關懷狠狠的捶打著,十分殘酷的一部犯罪電影。
這部的劇情大綱--------曾是警探的正浩(金允錫)已改行做馬伕,但近來麻煩多多,手上的妓女還沒有還清債務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晚,他收到顧客的電話,便派美珍去接客,也不管她是否仍在大傷風。美珍乖乖地出去接客,正浩卻赫然發現這名顧客的電話跟之前的妓女失蹤時打來的客人電話一樣。他心知不妙,立即趕去找美珍。找美珍途中,正浩在一條小巷撞到另一輛車。意外地,那位司機永明(何正宇)不要賠償。正浩看到他的恤衫上有血漬,懷疑他就是妓女失蹤的罪魁禍首。一輪追逐後,正浩終於追到永明。但因為正浩冒警,二人最終被一起帶到警署。在警局內,永明坦認自己殺了那些失蹤妓女,但美珍尚在人間。雖然他直認不諱,警方卻沒有證據可起訴他,於是眾人瘋狂地只顧去找屍體作證據。只有正浩相信美珍仍在生,而12小時的扣查時間分秒流逝,他必須盡快找着下落不明的美珍。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編導跳脫一般連續殺人電影製造懸疑氛圍的的一貫拍攝手法,而大膽的將鏡頭的呈現,用全知全能的觀點來敘述,也就是讓觀眾清楚整個殺人過程的來龍去脈,而在旁邊為其中不知道真相的相關人等乾著急,筆者認為這種一開始就揭露整個殺人過程的手法,如果處理的不好,真的會把整部電影的步調拖慢,不過這部片的編導羅宏鎮所運用的就是觀眾對於片中角色心靈層面的了解,來引發觀眾對於角色心靈掙扎的共鳴。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編導跳脫一般連續殺人電影製造懸疑氛圍的的一貫拍攝手法,而大膽的將鏡頭的呈現,用全知全能的觀點來敘述,也就是讓觀眾清楚整個殺人過程的來龍去脈,而在旁邊為其中不知道真相的相關人等乾著急,筆者認為這種一開始就揭露整個殺人過程的手法,如果處理的不好,真的會把整部電影的步調拖慢,不過這部片的編導羅宏鎮所運用的就是觀眾對於片中角色心靈層面的了解,來引發觀眾對於角色心靈掙扎的共鳴。
而在觀眾已經知道整個真相的同時,從嫌疑犯的自白和警方的反應當中,所製造的懸疑手法就是,為什麼疑犯會有這種反應,而警方會做出什麼樣的因應措施,這就是筆者在觀影過程中所感受的的懸疑張力。編導很出色的運用著正浩的心理,和觀眾的心理相互對應,即使觀眾已經知道整個真相,卻還是把注意力放在正浩要怎麼面對嫌疑犯的故佈疑陣,而當正浩逐步得知真相的同時,也恰好與觀眾全知全能的觀點相對應,得知真相卻無法對此有所作為的無奈和悲憤,其實就和觀眾觀影的心理有著相同的共鳴。
本片以全能觀點開頭,卻在緩慢推向殘酷現實的同時,慢慢把全片的觀點轉向正皓的主觀觀點,從正浩的感受,觀眾也感受到那種無能為力的椎心之痛,這就是編導在其精心策劃的情節中,把觀眾的預期心理和感受拉進角色自身的心靈掙扎。而本片全能觀點的敘述,也讓觀眾直擊到當受害者正要面臨死亡邊緣的時候,鏡頭轉向的是警察正在悠閒的睡覺,而在觀眾已經知道事實真相的前提下,這種極大的反差所激起的是心中知道真相卻無能為力的急迫和無奈,這也就是本片十分具有情緒渲染力的主因,筆者相當推崇這種具有強烈張力的敘事手法。
而本片用各種不同的手法來呈現出殺人手法的殘酷無情,有直擊殺人場面的畫面,也有見血卻不見殺人過程的渲染手法,每一幕都運用的相當具有感染力,這裡就跟一般的殺人電影有所區隔,本片的著眼點是在被害者內心所感受的恐懼和絕望,以及嫌疑犯的殘酷冷血,筆者所感受到的,是他冷靜到讓人毛骨悚然的表情,以及殘酷至極的殘忍手法,尤其在靠近結尾的殺人場面,慢動作殺人加上不斷濺血的畫面,簡直把觀眾所能接受的道德和視覺忍耐度逼到無法忍受的極限,血腥的場面都被導演拍的充滿絕望的力道,把觀眾的感受也一起拉進這些慢動作的鏡頭裡,不時以角色的主觀感受做切換,也能同時感受到加害者和被害者的心靈感受,筆者覺得導演的拍攝手法,每一幕的拍攝都把觀眾向地獄的邊緣推向一步。
沒有明確證據卻看著嫌犯逍遙法外的電影,筆者有看過《殺破狼》和《殺人回憶》,而在這部《追擊者》當中,所運用的全能觀點卻是重重的打擊著觀眾的心靈,《殺人回憶》所依恃的就是觀眾對於警探主觀感受的共鳴,而《追擊者》則是將本片所呈現的劇情和角色所感受的一切相互結合,成為全能觀點和主觀觀點的緊密結合。本片對於眼見的證據和隱藏在陰暗處的證據有十分諷刺的批判,當嫌疑犯不斷故佈疑陣提供一些似真似假的線索時,正浩打人的明顯證據卻是歷歷在目,這邊就呈現出顯而易見的證據被誤認為是罪證確鑿的罪證,而隱藏在動機背後的證據卻不斷被忽略的弔詭和反諷,這種反諷手法其實和《火線追緝令》(Se7en, 1995)對於角色人性的反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部《追擊者》卻比《火線追緝令》將人性的絕望呈現的更加殘酷無比。
志浩在查案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回歸自身人性的過程,一開頭觀眾所看到的,是完全泯滅人性的殘暴本性,而到後面觀眾慢慢感受到一絲絲心中湧出的人性關懷和省思,筆者覺得這段轉變的過程相當具有說服力,細膩的拍攝技巧也把戲劇張力堆砌的十分有力道,推薦給喜歡犯罪電影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韓國大鐘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製片
得獎事蹟:
韓國大鐘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製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