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期: 2007
IMDb評分: 8.3
http://www.imdb.com/title/tt0758758/
英文片名: Into the Wild

導演: Sean Penn 西恩潘
演員: Emile Hirsch
        Marcia Gay Harden
        William Hurt

    這部美國電影敘述一段超震撼人心的荒野自我探索歷程,用生命去體驗大自然所傳達的真諦,而這段歷程也是他尋求真理的過程,ㄧ種需要時間悟得的真理,主角透過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悟得了大自然的人生哲理。這部的劇情大綱---------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叫做克里斯多福的男子(艾米爾賀許 飾演),克里斯多福家庭富裕,算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他在1990年大學畢業後,毅然捨棄了身上所有的財產,獨自前往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中,他聲稱要捨棄物質生活體驗回歸自然。 失去連絡四個月後,人們在一個偏僻的野營地的一輛廢棄公共汽車上,發現了他的屍體,車窗上還貼著求救紙條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導演用主角克里斯多福的過去和在阿拉斯加的現在交叉敘述,而當過去的經歷逐漸呼應著他在阿拉斯加的生活的時候,故事的戲劇張力就這樣一步步搭建起來,個人覺得相當高明的敘事手法。本片所敘述的是一位年輕人對社會一切的虛偽和醜陋極為反感,而他決定要捨棄所有文明社會的ㄧ切,去追求擁抱大自然的愉悅和單純不過卻沒想到,在大自然之中也有著弱肉強食的ㄧ面,原本想要孤獨地在荒野中過日子的他,在面臨湍急的急流衝擊的時候,原本對大自然的敬畏變成了驚恐,心中的驚恐和害怕讓他察覺到自己對人際互助的需求感。

    本片用社會中人們的各個成長階段,來說明克里斯多福對經歷大自然生活和流浪生涯所悟得道理的過程,ㄧ旦旅程開始,就是他生命全然的新生,片中充滿著極富哲理的自白和對話,每ㄧ句都值得觀眾去細細咀嚼,導演把克里斯多福所悟得的道理和想法,用鏡頭很巧妙的呈現出充滿哲理的意象,克里斯多福身在海中,旁白說著: "洶湧的激流是大海給我們的禮物, 我們不需要變強大, 而是要去感受強大, 才能使我們的心志更為堅強" 而片中穿插著克里斯多福的父親在憤怒時說著:”我就是上帝” 更將主角的想法和意念和他父親傲慢的態度作了十分鮮明的對比,而他父親前後的心靈轉變,也印證了克里斯多福所悟得的大自然哲理,導演把攝影機放在水中拍著洶湧的激流,讓觀眾也能透過鏡頭真實感受到他所述說的哲理,不但讓我看了心靈震撼不已,更佩服導演能夠拍出這麼貼近自然真實的ㄧ面。

    看著克里斯多福說著:金錢和權力是讓我們腐敗墮落的因素,可是相當諷刺的地方是,他卻需要金錢來實現他在阿拉斯加生活的夢想,ㄧ開始他象徵性的燒毀他的錢,強烈的排斥財富對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是卻沒想到,金錢被單純的人們使用的時候,卻能夠創造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克里斯多福在擁抱大自然的過程中,也同時經歷了人生各個階段所要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充分表達出在大自然能夠學得人生真諦的意念讓我想到在" 小子要自強" 裡, PK身在蠻荒的非洲地帶所悟得的人生哲理,從大自然當中學得如何去運用自身生命中的無比勇氣。

    導演的畫面構圖也是極具深意的,用遠鏡頭拍著微小的車子和人們,和廣大的自然景觀成為極大的對比,更透露出人類在廣大的大自然中式多麼渺小,更帶給觀眾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謙卑,裡面很有意思的地方是,編導透過克里斯多福遊歷自然的經歷,和他的人生經歷相互呼應,更重要的是,他從經歷過程所遇到的各個人們,找到自己所要追尋的真諦,更體驗到人與人互助的單純和重要性,最後說著:快樂是來自於分享,這段經歷和人之間的互動,更把他之前所抱持的偏激思想逐漸扭轉,失去能夠讓心反省,更能讓生命沉澱,克里斯多福的父母在失去兒子的時候,從充滿憤怒、悔恨、到悲傷的情緒,最後到達克服悲傷的平靜心境,這個心境和克里斯多福失去健康,失去所遇到的好友和家人所面對的情緒變化相互呼應,雖然眼中流出淚水,卻深刻體認到失去對人生帶來的意義,上帝關上一扇門, 必定會開啟另ㄧ扇門,失去的同時,也獲得了另外的體悟,這就是克里斯多福用生命所體認到的人生哲理。

    本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難以置信居然有這麼堅持理想和離群索居的男人,導演將這段心路歷程拍的極為細膩深刻,每ㄧ幕都具有深刻的意義,精心設計的鏡頭和剪接,都讓我刻苦銘心本片的優美攝影更捕捉到大自然之美,非常壯觀,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西恩潘的導演功力從這部片就可以清楚了解,精緻的畫面構圖和慢動作的呈現,在在都表現出他對構圖設計的巧思。

得獎事蹟:
金球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高譚獎最佳影片
磨坊谷影展最佳男主角
美國國家影評協會最佳男主角
棕櫚泉國際影展最佳導演
攝影協會最佳攝影
聖保羅國際影展最佳外語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