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日期:2007
IMDb評分:8
http://www.imdb.com/title/tt0488478/
英文片名:12
原文片名:12 razgnevannyh muzhchin
導演:Nikita Mikhalkov
演員:Sergei Makovetsky
Sergei Garmash
Aleksei Petrenko
Yuri Stoyanov
Sergei Gazarov
這部俄國電影是俄國名導Nikita Mikhalkov的最新作品,本片改編自美國名導薛尼盧梅(Sidney Lumet)1957年的舊作《12怒漢》(12 Angry Men, 1957),兩部片整體的故事架構相當類似,發揮出的人道意涵卻有著相當截然不同的色彩,就是因為本片的編導Nikita Mikhalkov以俄國和車臣之間的對立衝突面,來表現出衝突面下的人性萬花筒,編導更藉由片中12位陪審團成員的特殊身分和經歷,刻劃出不同身分和職業的成員在人們心中所引發的想法和思維變遷,各個角色之間的心得分享和思維激盪,都成為本片十分引人入勝之處,劇本更是將真相和謊言間的交錯隱藏面巧妙的揭露出來,透過角色本身的觀點陳述,提供觀者階段式跳脫傳統思維,慢慢以人性化的角度深入真相的核心。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俄羅斯發生了一起離奇謀殺案,一名來自車臣、剛滿18歲的的少年,因為涉嫌殺害他的繼父,而被判處了「一級謀殺」的重罪。由於被害者是一名前蘇聯軍官,他過去曾參與對車臣的鎮壓;加上案發當晚,沒有任何人親眼目睹行兇過程,使這起謀殺案仍存有許多的疑點…。當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地位的12名陪審團員,正討論完這起特殊案件時,其中1位團員卻不顧「有罪」已經確立,力排眾議要求大家重新再討論,給這名少年最後一個機會…。不料,這項要求卻激怒了其他11名陪審團員,因為大家都一致認為:沒必要浪費時間去為一個已經〝蓋棺論定〞的案子翻案。然而這名陪審團員卻不願放棄,他不但重新提出對少年有利的說法,並設法個別突破這11名陪審團員的心防,企圖說服他們以扭轉原審判的結果!車臣少年究竟有沒有殺人?這名陪審團員又為何堅決認定他是無罪的呢?當他對其他陪審團員一一展開反駁時,他能成功說服他們?還是會更激怒他們?!一場震撼人心的世紀審判,自此登場…。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是,編導以其俄國人的身分,來拍出關於自身國家與政治敵對國衝突面的心靈陰影,這道心靈陰影是政治衝突所帶給人民的陰霾,透過媒體的大肆報導而在人民心中植下深刻的刻版印象,編導就是運用這個當地人民看似理所當然的政治衝突面,運用美國原版《12怒漢》中精彩的有罪和無罪的精采辯論過程作為劇情架構,來闡述著在政治衝突的刻板陰影下的人性矛盾,在政治軍事衝突戰火下的生存的人民,卻變成對立衝突下的犧牲者。
這部片最特別的地方是,編導以其俄國人的身分,來拍出關於自身國家與政治敵對國衝突面的心靈陰影,這道心靈陰影是政治衝突所帶給人民的陰霾,透過媒體的大肆報導而在人民心中植下深刻的刻版印象,編導就是運用這個當地人民看似理所當然的政治衝突面,運用美國原版《12怒漢》中精彩的有罪和無罪的精采辯論過程作為劇情架構,來闡述著在政治衝突的刻板陰影下的人性矛盾,在政治軍事衝突戰火下的生存的人民,卻變成對立衝突下的犧牲者。
當車臣人民和俄羅斯人民起衝突的時候,俄羅斯人會義不容辭挺身支持俄羅斯人,車臣人民會支持車臣人民,不過雙方卻用政府和媒體植入的刻板印象來做判斷,這種判斷掩蓋了人性中的寬容慈悲,掩蓋了人性的良善本質,背叛了內心所深深感受的人性關懷卻不自知,更間接抨擊著俄羅斯和車臣雙方政府所挑起的國與國對立,對於兩國人民心中所造成的無形影響本片更涵蓋著各種身分地位的角色,來反映著這些外在因素本身對於判斷者所引起的思維轉變。
哈佛畢業的生意人,高學歷的背景,是否能讓人百分之百信任?醫生的職業,是否就是以慈愛助人的角度來做判斷?猶太人的身分,是否會對弱勢民族產生無條件的支持?編導就是藉由角色錯綜複雜的背景職業,來點醒人們對於這些外在標籤的迷思,筆者認為編導更厲害的地方是,居然能運用角色所陳述的各種經歷和想法,透過不同角度來檢視該案件之外和角色本身相關的經歷和故事,並以其中蘊藏的意涵反映案件本身值得存疑之處,提供觀者多面向的思考模式,同時也提供片中其他陪審團成員不同的思維途徑,這種敘事手法成功讓觀者融入片中的審判辯論之中,外表看似和觀者的生活毫不相關,卻能透過角色真情流露的故事敘述,慢慢轉變為觀者能深刻感受到的核心焦點。
每位陪審團成員說服對方的方式都各有風格,身為旁觀者的觀眾,能夠透過角色想法的交互影響過程,從中檢視自身生活被外在環境影響下的隱藏人性,片中是以俄羅斯和車臣兩國的對立衝突來著墨,更可以延伸到兩個政黨的對立衝突,台灣政黨色彩分明的環境,更是讓人不由得去思考政治狂熱下的人民是否能夠拋開外界標籤, 抱持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寬容來對待他人,片中交錯複雜的角色背景和經歷,更象徵著國內各種地位階級種族的人民彼此用真誠的心來追尋內心的良善和純真。
編導從二元式的判斷,慢慢發展成錯綜複雜的多元判斷,辯論過程與自身情感相互連結,成為刻板印象與內心情感的橋樑,也就是這種深入內心世界的情感描述,才表現出標籤心態的人性曙光。本片12位飾演陪審團成員的演員,都用其令人折服的演技相互較勁,不管是咄咄逼人的偏激態度,還是細膩深刻的故事陳述,都完整表現出角色本身的人格特質,透過一來一往的互動,描繪出人性與外界環境交相影響的現代浮世繪,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得獎事蹟:
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俄羅斯妮卡獎最佳配樂、最佳男主角
得獎事蹟:
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俄羅斯妮卡獎最佳配樂、最佳男主角
全站熱搜